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叶小文在中佛协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

    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人士、学者及各界人士1700人参加。论坛安排了18场分论坛、五项文化展览、千僧过堂、“吉祥颂”大型文化演出、三部佛教纪录片首映式等各项富有文化内涵和佛教特色的活动。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,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1581256.html
  • 佛源上人与我

    邀请广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地高校的一些教授前来作交流讲学。学院教学,遵循“农禅并重,借教悟宗,一门深入,解行并进”的云门修行风格,学僧除了课堂上课,每天的早晚礼佛诵经、坐香习禅、过堂用斋、出坡劳动等...

    惟升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64089701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:1949年后佛教传统思想的代表

    以及人们顶礼膜拜的虚云老和尚成为地方“肃反”的目标。   净慧:在某一天呢这个县公安局就来了人,正在我们吃午饭的时候,因为吃午饭在斋堂来过堂吗,大家都集中在那里,然后就把这个就布置了一些人,就吃完饭叫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7171990265.html
  • 寒山寺文化研究的再思考

    、文化课和特色课,形成学僧以佛学为主干,现代知识和特长知识为两翼的知识结构,培养僧才的全面发展。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。日常生活中,学僧坚持上殿、过堂;有计划组织学僧外出参学、参观名胜古迹,...

    姚炎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391634.html
  • 贵州佛教的经典、教义、教规、节日

    以至非老病不随众著衣过堂者,轻则呵斥罚斋,重则呜鼓摈出。更有至紧要之嘱者,后人传世。虽远宜谨守祖制,切不可妄分房头。若房头一分,各立门户,争端日起,割裂丛林,罪莫大焉!戒之戒之,勉旃毋忽。□次过修,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2783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的僧教育思想与实践

    的布萨诵戒,初一、十五佛前上供等。学僧与常住僧人一起出坡种菜、上山打柴、烤竹笋干、打核桃等劳动。饮食与常住僧人一起过堂用斋。学僧基本为本山和滇西各寺,也有少数昆明等地来的,汉族、白族、彝族都有,年龄在...

    李阳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4.html
  • 世寿120岁虚云和尚养生修持要诀

    后始略作招呼。在平时他一样过堂吃饭,有时饭冷羹残,他一样吃两大碗,未曾拣饮择食,批评好坏。出家以后,持午百年(即过午不食),有病时亦然。历来有施主送他的好斋料,他都拿出来供众,向不设私食。”   ...

    李焕明

    |养生|虚云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91900448.html
  • 准提法门(海涛法师编辑)

    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,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,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。   《准提咒》被收入早晚课的十小咒中,是佛教徒每日必诵的咒语;同时也被收入《二时临斋仪》里,于佛教寺院早午二时过堂...

    海涛法师编辑

    |准提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1331243143.html
  • 佛教奇事谭

    不甘,一方面记挂着宝塔没有如期完成的憾事,一方面也想多多见识一下观音的法力,于是大家互相约定,等观音菩萨回普陀山的时候,他们也要跟着去挂单。等到罗汉们在普陀山过堂吃饭的时候,不得了!一吃吃了一百多桶还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星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328513337.html
  •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

    每逢过堂用斋,都要敲打键椎。凡十方僧众闻键椎声入界内者都可分食。《善见律》中说:“不打钟食,犯偷盗罪。”盖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。有的子孙丛林不明此意,随意拒绝十方僧众赶斋应供,实错谬因果之作法。 H: ...

    江西佛学院衍真

    |十方丛林子孙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912124673.html